在好莱坞养龙_115、第11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5、第115章 (第5/6页)

是这样,也不累。

    萨米觉得,这些人一天到晚真是了无新意。

    而且,单挑?呵呵,连龙都没有的人有什么资格找有龙的人单挑!

    不过,首映基本还是成功的。

    当时有一份叫《电影周报》的报纸,给了《爱你就要杀死你》一个近乎狂热的好评。

    而且,在这份报纸上,那位给了电影极度好评的影评人还提出了一种颇受赞赏的见解。

    他认为,可以暂时忽略影片中的‘同性恋情’,而把关注点儿集中在另一件事上,那就是——自由意志和现实规则的对抗。

    这家报纸的记者长篇大论地分析了男主角安德森这一角色的象征意义,表示这个角色就属于‘从头到尾都贯彻执行自由意志的存在’,而另一位主角,也就是汉森教授,则属于‘自由意志在现实前的妥协一面’。

    正所谓‘罪的本质,就是人拒绝服从神的旨意,不让神决定一生的路程,而选定走自己的路’。

    如果把神理解为社会规则,那么,世界是不允许有自由意志的人出现的。

    人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如此,其实,绝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并在随后的日常教育和平时接触的信息中逐渐定型。这时候,一旦有人试图打破固有框架,立刻就会遭到周围人的群起而攻,并且成为‘有罪’的人。

    所以,‘改邪归正’的汉森教授得以寿终正寝,坚持不改的安德森只能选择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在无法自由的现实中,选择死亡就成了自己唯一可以做主的自由。

    这位影评人如此这般的讲述了一番,博得好些人的认同,都认为他分析得切中肯綮,十分透彻。

    一度成为这部电影的权威影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