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_第1296章.在握(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96章.在握(五). (第1/6页)

    ……

    ……

    在古时官场,尤其是明清两朝后期,官员们卖奏疏、卖折子乃是常事,相关交易流程已是极为完善,相关产业链也已是极为成熟,甚至还出现了职业掮客,京城境内尤其常见。

    简而言之,在庙堂之中、任何一人,不论是内廷宦官还是外朝文武,只要你拥有向皇帝上呈奏疏、向朝廷建言献策的权限,就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别有用心之人寻到你面前、提出一场交易,希望你能以自己的名义、按照他们的想法,写一份奏疏呈交于皇帝与朝廷。

    这份奏疏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弹劾某人,也可以是举荐某人,甚至还可以是发表政见、影响朝廷决策;这份奏疏的上呈方式,可以是直接呈交于皇帝面前的密疏,也可以是通过正常流程层层转交,甚至还可以选择在朝会之上当众抛出来、进而是引发百官争论、造成更大反响;

    最终,根据呈交这份奏疏之人的身份地位、这份奏疏其中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这份奏疏的不同呈交方式,价位也是各有不同,但基本上也算是明码标价。

    顺便一提,最近这几年以来,在各种各样的奏疏内容之中,就以“弹劾赵俊臣贪赃枉法”这种内容的奏疏价格最低。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已经有太多人弹劾赵俊臣贪赃枉法了,不仅是德庆皇帝与朝中百官早已是见怪不怪,就连赵俊臣本人也已是虱子多了不痒,所以这种内容的奏疏反而是无法产生任何影响,同类产品过于泛滥,价格自然也就提不起来。

    而赵俊臣作为朝中权臣之一,不仅是曾经多次卖过奏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