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67【农事】  (第2/6页)
    同年,又有几个商人,从日本带回薯藤,在浙江普陀山的寺田里种植。    三十年过去,由于地方官的推广,红薯已经遍布福建、广东。    浙江那边,则传播比较慢,只在江浙地区小范围种植。    江西夹在这三个省中间,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从广东传入的红薯,如今已遍及赣南地区。    前些年,又从福建传到铅山县。几乎一年传一个镇,老百姓争相种植,有些农户靠卖薯藤大赚一笔。    刘子仁家里种的红薯,就是去邻镇购买薯藤回来插栽的。    两人结伴下山,很快就抵达目的地。    刘子仁跟徐颖家里一样,也有几亩私田。但还不够养活家人,于是又佃耕学田,在两次乡试落榜之后,他亲自下田耕地的时间越来越多。    “这便是我家佃耕的学田。”刘子仁指着前方说。    地里已经有人在劳作,是刘子仁的父母、妻子、弟弟和弟媳。就连刘子仁六岁的儿子,三岁的女儿,也在帮忙捡拾被遗漏的红薯。    赵瀚过去认识其家人,一番坚持之后,终于卷起裤腿、挽起袖子帮忙。    锄头数量不够,赵瀚没机会挖土。    刘子仁说道:“薯藤还有少许嫩叶,可以摘来做菜。老藤也不能丢弃,可以喂养家禽家畜,有养猪户专门在镇口收购。贤弟若欲劳作,便去采摘嫩叶吧。”    赵瀚从善如流,蹲在地里采摘薯叶。    红薯的嫩叶确实可以做菜,但早就过了季节,无论赵瀚怎么挑选,都只找到少许鲜嫩可口的。    扭头看去,刘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