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_第一百四十二章 这家真是藏龙卧虎啊!(一更求首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这家真是藏龙卧虎啊!(一更求首订) (第4/5页)

然秒懂,因为郑红旗跟他也说过,有人通过他打听杨红缨,估计十有八九就是这位大记者了。

    第二天,刘青山从山里回来,吃过早饭,就陪同林子洲去公社,然后再去县里。

    正好有方便车,拐子爷爷、老支书、二彪子的父亲张连喜,还有二彪子,也都要去县里。

    他们是昨天接到县里人武部的电话,去那里接人的。

    二彪子的大哥,张龙,从南边的前线立功凯旋,县里要举行表彰大会,邀请家属和亲友出席。

    看到拐子爷爷今天穿上军装,精神抖擞,老支书和张连喜也都穿着中山装,脸上喜气洋洋,刘青山的心中却不免有些黯然。

    这么多人,林子洲一辆车,显然拉不下,刘青山就把自家的吉普车也开出来。

    这下轮到林子洲惊讶了:我的天,居然连吉普车都有啦?

    而且看着这辆车还挺新的,显然刚买不久,这是实打实凿的万元户啊。

    想起了在刘青山家墙上看到的奖状,林子洲这才知道:人家那个万元户,肯定不是凑出来的。

    他是记者,当然知晓很多内幕,有些地方为了凑万元户,就差把家里的耗子都算钱了。

    刘青山开车在前面带路,车里拉着张连喜爷俩。

    后面的林子洲车上,则坐着拐子爷爷和老支书。

    边走边聊,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了吉普车上,老支书就打开了话匣子,把来龙去脉,绘声绘色讲了一遍。

    这下子,林子洲更震惊了。

    他忽然觉察到,自己似乎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昨天虽然进行了走访,但是重点放在了老支书和张队长身上,以为是他们这些村干部主导的呢。

    现在看来,大错特错,前面开车的青年,才是隐藏在幕后的能人啊。

    这样一来,报道的重心,看来要重新确立喽,眼下这个时代,就需要这样的青年……

    前面的车上,刘青山也正和二彪子聊着,主要是聊一下,开春种植水稻的事。

    寒地种植水稻,必须要用大棚提前育秧,这个倒是好解决,大棚是现成的。

    另外就是旱田改水田,如果全都用人工挖的话,效率太差,所以二彪子建议购买稻田专用的拖拉机来翻地,

    另外最低也得有个耙地机,用来平整稻田。

    刘青山听了点点头:“行,到时候从合作社的公共资金里面出钱,估计到时候你还得跑一趟龙江那边。”

    “大概三月初育秧,俺想在这之前,就把农机具买回来。”

    二彪子想了想建议道。

    “这样啊,只怕过了初五,你就得去龙江,正好给那边的徐教授拜个晚年。”

    刘青山觉得这样也不错,二彪子认了徐教授当干爹,于情于理,都应该去给拜拜年的。

    十多里地,很快就到了公社,不过到了公社大院,车却进不去,院子里,一支秧歌队扭得正欢,那看热闹的,简直人山人海。

    他们只好找个空场儿,先把车停了,然后也挤进人群看秧歌,这锣鼓喧天的,怎么也得等秧歌队撤了,才能办正事。

    “青山,咱们夹皮沟,今年也要组建秧歌队。”

    老支书脸上满是羡慕地说着,秧歌队不是说建就建的,服装道具啥的,全需要钱。

    “那肯定没问题。”

    刘青山也瞧得津津有味,这时候的大秧歌,还是挺有看头儿的。

    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还有专门吸引人眼球和负责逗乐的角色。

    比如舞着金箍棒的大师兄,扛着耙子腆着大肚子的二师兄,特别受小娃子的欢迎,常常引起一阵哄笑。

    还有拿着大烟袋锅子的刁老太太,通常都是男扮女装,脸上贴个黑痦子,耷拉下来的长毛有半尺,就跟老妖婆似的。

    秧歌队扭了好半天,这才又去别的单位拜年,公社的勤杂员还给发了两条烟,算作辛苦费。

    等人群散了,刘青山这才领着林子洲进屋,反正老支书他们参加的表彰会是在明天,不差这一会儿。

    “孙书记,过年好。”

    刘青山打了个招呼,然后还伸出巴掌:“有没有压岁钱?”

    “有,赏你一个大巴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