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96 (第2/4页)
书房近两年,当是什么事都见过了,究竟何事如此为难?” 封若水旋身自桌角拿了一封已经拆开的奏疏,双手奉上:“jiejie请看。” 我展开一瞧,不禁大吃一惊。此书是潭州醴陵县一个叫作刘二井的人写来的。此人自称潭州刺史徐鲁的亲随。昌平郡王高思谊被放逐醴陵县幽禁后,徐鲁下令让醴陵令好生照料。一年总有两次,徐鲁亲自去醴陵拜访昌平郡王,至今已有四次,据闻二人相谈甚欢。高思谊对朝廷、对皇帝常发牢sao之语、怨望之词,每日必抄剑,若指麾状,常在院中游走,行诅祝之事,恐其有反意云云。 我啪的一声合上,胸中有锥心隐痛,好一会儿方叹道:“果然‘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jianian人得以傅会’[232]。” 封若水忙道:“这封上书是诬告也说不定,meimei实在疑惑,究竟要不要呈上?” 我将奏疏还给她:“不知meimei有何疑虑?” 封若水道:“jiejie是个明白人,meimei便不拐弯抹角了。当年因昌平郡王之事,两宫不谐,jiejie恩宠如此之深,也不得不辞官回乡。我若呈上此书,只怕宫中免不了一番风波。我若不呈,又怕门下省见过此书的官员私自上奏,我便要落个欺君之罪。” 不错,当年我也是因为这个,才不敢瞒报“刘灵助”的上书,而是毁去原件,临摹钟繇的楷书重新伪造了一份,所幸未被发觉。倘若风波再起,太后虽然不会公然怪罪封若水多事,但失了太后的心,皇帝驾崩后,封若水将如何在宫中立足?的确是两难。 我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