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节 融资(二十三) (第1/5页)
开荒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管周围和他的小伙伴们如何宣传湄公河三角洲的土地的丰饶,现实就是17世纪这里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荒芜的热带丛莽。 已开发的田地当然有,但是数量是有限的。这片水真腊故地从15世纪起就有明人迁往居住垦殖,但是真正的大开发要到明清鼎革之际大量的明朝遗民移民涌入以后。 眼下熟地自然是有的,但是这些熟地的面积和产量比之元老院的期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就牵扯到农资的投入和开荒两大问题。 农资且不去说,周围没怎么指望――天地会能派些技术员就算不错了,化肥农药这些农资,一直都是优先极少数的农委会的直属示范农场用,除非在南圻能占据到条件优越的熟地来设立直属农场,否则这一块就不用考虑了。 在没有机械辅助的年代,开荒的成本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畜力。一家一户开荒,纵然家里有三四个壮劳力,开上十几亩荒地都需要用十多年。期间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杂草丛生是常态……最大的问题……草根……” “咱们没有大规模除草能力……” “还除草,那些树根你没有大马力拖拉机试试看。”zWWx.org “要开荒必须使用机械,至少是蒸汽机械……” “三十年两代人,不上机械不用牛也就开荒17亩的样子……” “郑成功开发台湾也要搞三金一牛呢……” “前期只能抢夺熟地……” “熟地,那地方能有多少熟地?” “俘虏本来准备弄去岘港的蓬苗金矿带淘金的,现在看只能先当农奴使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