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二百九十七节 融资(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节 融资(二) (第1/5页)

    从帖子的内容看,元老院应该向民间融资,这一点是各方的共识。而且过去也搞过一些实务cao作。也提过提倡“混合制企业”,把经营权和股权分开。这方面润世堂最早,这家临高的小生药铺如今俨然是元老院最大的中药企业,可以说是“混合所有制”的一个典型例子。后来广州紫字号更是发行过非优先股,更是开了元老院企业发行股票吸引民资的先河。

    但是正因为这些早期企业的太过成功,尽管在企划院的51%的控制权原则下,元老院始终对这些混合所有制企业掌握着控制权,但是相当多的元老认为,这些企业的利润被分走太多了。而且随着这些企业的不断壮大――这是显而易见的,当初只花了几百几千两银子据获得的股权,将逐渐膨胀为亿万资产,这未免“太亏了”――这也是各方的共识。

    去除那些“割韭菜”“上天台”之类的调侃帖子和没什么可cao作性的方案之外,在两点共识之上,各方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融资和是否需要建立证券交易所。

    对于证券交易所和融资方案,基本上是三种思路: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混合发行。这三种思路还分别有成立或者不成立证交所的看法。所以一共是六种态度。楚河本人是赞同混合发行和成立证交所的。特别是证交所,这可以算是楚河这次急匆匆的从济州赶回来的主要目的。

    从融资手段来看,元老院目前能用的只有股票和债券这两种,无非是哪个占主要地位或者先发行哪一种,但是在广州证券交易所是否应该成立这上面,分歧却是很大的。

    证券交易所这东西能“来钱”,这是所有元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证券交易所是怎么来钱的,资本又是如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